刘备借荆州众所周知,但是孙权为什么会借给他呢?全是算计和防范

2023-08-20 16:57:16    来源:个人图书馆-老易说史

我们做生意的朋友都知道第一桶金很重要,那么,对于历史上那些争霸天下的诸侯和军阀来说,第一块地盘是也很重要?袁绍靠巧取冀州而称霸,曹操靠入主兖州而腾飞,孙策靠拿下江东而扎根……只有混入江湖20多年的刘备一直居无定所,全靠给各方大佬看大门混日子,现实真是有点太无情了。


【资料图】

但迟到的春天也是春天,刘备的春天终于在209年来了。前一年,他和周瑜联合作战,一把大火烧退这些年已经把他打出心理阴影了的曹操,然后他趁虚而入,顺利拿下了荆南四郡。随后,又赶回江陵战场,辅助周瑜作战,直至守江陵的曹仁弃城而走。刘备终于暂时可以缓口气了,且有了四郡之地的发展筹码。

江陵之战后,荆州地盘的势力分布是这样的:荆州七郡的南阳和南郡、江夏北部在曹操手中,南郡大部和江夏南部归了孙权,南边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归了刘备。

但随后,占据荆州最多地盘的刘备向孙权提出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请求——借荆州。这件事也一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有人说刘备人心不足蛇吞象,太不厚道了;也有人说孙权稀里糊涂,慷他人之慨,是个把核心资产送人情的败家子。事实真的如此吗?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潜在的逻辑是大家没有真正理清的。

刘备借荆州的来龙去脉

江陵之战后,十分鸡贼的刘备便开始找周瑜要分红。大家还记得他去征讨荆南四郡的时候,特意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还留下关羽帮助周瑜打游击吗?人家可真是啥可能的好处都不愿意落下呀!大家也不必过于去笑话刘备,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薄弱的他必须得这样算计着过日子。

刘备对周瑜说:“公瑾老弟,你看哥哥这些过得实在是苦呀,到现在连个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现在大家都说我是刘琦的总经理,要不你照顾一下老哥,在南郡拨一块地盘给我办公,免得老哥我太寒碜了。”

周瑜对南郡早已垂涎三尺了,人家不惜一切代价要拿下南郡,就是想以南郡的江陵为桥头堡去进取益州,从而实现与曹操划江而治的战略目标的。周瑜在内心之中肯定是不想给刘备南郡地盘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人家刘备方在南郡争夺战中是参战方、是有功者,你啥也不给人家,肯定是不合适的。权衡再三,周瑜于是将南郡的长江南岸拨给了刘备,刘备于是在油江口建立了公安城,并屯兵于此。

周瑜这样安排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南郡长江南岸那片土地本身战略价值就不如江北的地盘。更何况荆南四郡已经被刘备收复了,从敌我对战的角度来说,刘备是很容易从背后捅刀子的。南郡江南的那片土地的防守成本会变得极大且不可控,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就这样,刘备靠着联合作战的理由,获得了南郡的南部。这算得上是刘备借荆州的前传了。

没过多久,刘备的好运气又来了,他名义上的老板刘琦病逝了,刘备作为依然破败的荆州集团的元老和顶梁柱,便当仁不让地自领荆州牧了。治所便是他刚刚入驻的公安城。给人打了一辈子工,终于成为荆州集团的名义法人了。

刘备这边鸟枪换大炮了,为了照顾那个比他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孙权的感受,他展示了他不吃独食的高风亮节,表孙权为车骑将军,领徐州牧。

尽管车骑将军、徐州牧这两个职位对孙权来说都是虚职,但多几个正式名头加持,总是好事。孙权心里还是很满意的。

后来,孙权便投桃报李地把妹妹嫁给了已经快50岁了的刘备。孙权这么做其实有两个意思,一是和刘备之间的正常人情往来,二是想通过联姻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这个糟老头子尽管大半辈子都过得狼狈不堪的,但总能逢凶化吉并越过越好,是一支不可小觑的潜力股,提前下注比较好。

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210年,最近好事连连的刘备又坐不住了,他单骑闯关,去孙权那提出了一个议案,问孙权能不能把荆州借给他。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出处,也是所谓“单刀赴会”的原型。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

所谓的借荆州,其实是借南郡北部,或者说就是借江陵。江陵这个地方,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它才是整个荆州的中心,控制了江陵,才算控制了荆州。西进川蜀、东入江东、南下荆南这些战略设想才有实现的可能。这一点,大家都是明白人,都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刘备的这个请求显得有点尴尬,正常情况下,孙权是不会借的。

果不其然,江东实力派大佬周瑜就坚决不同意,并力劝孙权要把刘备给软禁起来。理由就是刘备这家伙狼子野心,手下的关羽和张飞又太可怕了,这种人一旦让他起势了就难以制裁了。得早点除去这个祸害,把他软禁起来,天天三温暖伺候着他,就挺好。

但孙权没有答应周瑜的建议,理由是他觉得刘备集团不好惹。其实真实的原因是他身边的大明白人鲁肃帮他把背后的账都算得清清楚楚的。

孙权虽然没有同意软禁妹夫刘备,但为了照顾周瑜的面子,也没有当场答应把荆州借给刘备。

求而不得的刘备只好打道回府。这货不知道是意难平还是老毛病发作了,又开始给江东集团内部拱火了。孙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鲁肃等人给他送行时,双方又喝了顿大酒。张昭、鲁肃这帮人后来提前离席了,刘备看人走没了以后,跟他舅子说:“这个周瑜啊!实在是万人之英,胸怀器量广大,估计你要玄啊!”

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等孙权也走了之后,刘备又继续祸祸人家江东集团,他对自己的船长说:“孙权大长身子小短腿,是帝王相,我不能再见他了!赶紧跑!”

孙车骑长上短下,其难为下,吾不可以再见之,乃昼夜兼行

刘备回去之后没多久,周瑜便急切地向孙权递交了攻打益州的议案,孙权签字同意了。不过,也许是无巧不成书,也许是另有隐情,周瑜赶回江陵准备出征时,在路上得了重病,最终这位江东大才死在了巴丘,时年三十六岁。

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死后,在继任者鲁肃的周旋下,孙刘紧密的联合在了一起,江陵的孙权驻军撤了回来,江陵被借给了刘备。

上述便是刘备借荆州的来龙去脉,或许表面上看起来平淡无奇,但背后全是一些细思极恐的东西。若不信,请看下文的具体分析。

刘备借荆州背后的逻辑梳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刘备为什么要借荆州(江陵)?荆州七郡,他已经独占其四了,后面周瑜还把南郡南部划给他了,刘琦的遗产江夏夏口也是他的了。他为啥还这么不知足呢?非要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况下,厚着脸皮去要一座江陵城?不是说贪多嚼不烂吗?不是说欲速则不达吗?

像这样的浅显道理,早已混成人精的刘备可能不懂吗?而是他没有选择。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他要以荆州和益州作为争霸天下的资本,江陵其实是他势在必得的。没有江陵,在荆州他只能打点擦边球,控制不住有什么太大战略价值的地盘。没有江陵,益州他就更不要想了,你还能大摇大摆地借人家的码头去进攻益州?而且,时不我待,年近50的刘备也等不起了,他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地去试一试。

但是,像刘备这样的高手做事,即便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他也会提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好铺垫,去营造对自己有利的氛围的。

刘备为什么一开始没开口要江陵?而是等入驻公安之后?这就是构成了胁迫之势。我公安城就在你江陵城的屁股后面,你不借给我,小心我哪天想不通了背后给你捅刀子哦。

刘备为什么要在自己当上荆州牧、通过做顺水人情和孙权建立友好关系之后,才舔着脸去借江陵?这就是在打感情牌。有这种关系在,即便你不借给我,但你总不至于把我当成谋财害命的歹徒给咔嚓了吧。我是把你当成真正的自己人,才会跟你提这种不合理的要求的,我又不是一个不清白的人,如果是一般人,我怎么会乱开口求人呢?

然后,周瑜为什么对刘备借荆州一事反应最强烈呢?真的只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刘备的可怕之处吗?

大家想一想,当时的南郡太守是谁?正是亲自打下江陵的周瑜呀!把江陵借出去,这不光是割江东集团的肉,更是割周瑜自己的肉,他能同意吗?

再者,周瑜是江东集团最后一位既有进取之心又有进取之才的人,他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一统长江流域,他一直念兹在兹地都在想着攻打益州。如果把江陵让出去了,周瑜的事业发展通道都被彻底堵死了,他怎么会同意呢?

再来看看孙权为什么不同意周瑜软禁刘备的建议?软禁刘备,相当于和刘备集团彻底撕破脸皮了,江东集团和荆州集团难免又是一场火拼,这不符合弱者的生存法则,最后得利的是北方的曹操。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外无强敌,你周瑜又是江东集团的绝对军事核心,以后谁能制裁你周瑜呢?你周瑜一心要打益州,那打下益州了呢?谁去管理益州?孙权的统治根基其实很薄弱的,他没有太多可以独当一面的亲信,最后还得是周瑜打下来就交给周瑜去管理。益州是一个绝好的偏安之地,你周瑜又是一个经天纬地的大才,你特么到了益州,我还能管得住你吗?

但是,这些帝王心术是不能公开讲的,所以孙权只能随便找一个理由驳回周瑜的建议,并暂时不把荆州借给刘备,维持好彼此之间的表面关系。

再说到刘备身上来,他借荆州不成功之后,逮到机会便挑拨人家内部关系,这确实有点不太厚道。但是古往今来,有几个玩政治的是厚道人?厚道人是玩不了政治的!关键是,我们要读懂刘备为什么敢去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这说明刘备在琢磨人性这方面已经是炉火纯青了,你孙权平时不是和周瑜兄弟相称吗?他周瑜不是为了你们老孙家可以背叛阶级吗?你们再好的关系,但是背后有没有芥蒂?你孙权信任周瑜,能信任到他对你的权力威胁也熟视无睹吗?

刘备这个人不管大家喜欢不喜欢他,但不得不承认,他玩人性是相当有一套的,在说完周瑜难为人臣之后,又把孙权说成帝王之主,一个注定不会当人臣子,一个注定是帝王之命,你们两个闹腾不闹腾起来,你们谁愿意让步?

所以,在刘备回去之后,周瑜便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攻打益州的方案。因为他知道这事越到后面就越靠不住了,万一孙权就把江陵借给他妹夫了呢?万一他找个不适合进攻益州的理由呢?万一越来越明显地信任自己了呢?

而周瑜在提出攻打益州之后,就十分巧合地死于疾病。这在历史上也是一桩疑案。但因为相关史料的缺失而无从下手去分析求证,我们就姑且把它当成一种巧合吧。

周瑜一死,整个借荆州的逻辑才解释得通。

首先,周瑜的继任者鲁肃一直就是联刘抗曹战略的发起者和拥护者,他对刘备借荆州一事主观上是积极推动的。

其次,周瑜是江东集团唯一靠谱的进攻型大才,他这么撒手一走,导致进攻益州的计划必须搁浅了。不是不想打了,而是你真打不动了。江陵城对于江东集团的战略意义大大缩减了。

最后,从联合抗曹这一点来看,江陵城是抗曹前线,让刘备集团顶在前线,实际上比让刘备在公安顶住自己的后腰,更符合江东集团的利益需求。

那么,鲁肃力主把荆州借给刘备到底合理不合理呢?其实是相当合理的。原因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大家不要怀疑,鲁肃是江东集团战略眼光最高的一个人,比周瑜还要高明一些。

鲁肃力主把江陵让出去,鉴于刘备集团目前的发展状况,他是不可能是荆州反攻江东的。这样一来,刘备集团实际起到了给江东看家护院的作用。这样江东集团就可以集中力量去突破东边的合肥防线了。这是江东集团当时的最优解。

反观周瑜,如果他的战略水平达到了鲁肃的水平,他的最优选择其实是在赤壁之战后,立马挥师去进攻东边的合肥(自南向北两个关键通道就是襄阳道和合肥道)。因为刘备已经在战后去取荆南四郡了,你就算打下江陵城,也会变得里外不是人。你既替刘备挡着北面曹操的火力,南边的刘备还会随时准备捅你的后腰。而合肥城因为西线战事牵制了曹军的大量兵力,防御不是很强,只要把合肥城控制在自己手里,你就随时可以北上骚扰曹操了,就彻底掌握了战略主动权。

鲁肃在上台后,三下五除二就将江陵让给了刘备,让刘备自己花钱面对荆北的曹军,自己则收缩力量全力瞄准合肥。而北方的曹操正在写字,听说孙权将江陵还给刘备时脑子一惊,落笔于地。

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因为曹老板打了一辈子仗,是相当知兵的,他知道孙刘两家已经妥协达成了他们之间的最优方案,他以后的麻烦会更大了。

至此,刘备借荆州的背后逻辑基本上梳理完了,或许,我觉得最能直接反应这件事的真实影响力便是曹操的反应了,能把一代枭雄惊成那个样子,绝对不是一般的事情能达到的。

一点点现实思考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一些朋友会习惯性地把人世间的一些恩怨情仇想得过于简单和直接,但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哪里会有那么多直截了当的利害得失呢?

刘备借荆州,孙权到底应不应该借呢?从明面上来说,肯定是不应该借的。我特么用三军将士的命换来的一块战略要地,凭什么借给你刘备去发财致富呢?但是,如果大家了解了上述的逻辑分析,还会觉得孙权不应该借吗?

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的悖论。有些时候你不想这么选择,但你又不得不这么选择;有些事情,你明明知道这么选择挺委屈自己,但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有些人物你明明对其厌恶至极,不想跟他有任何牵扯,但又不得不经常去维护和他之间的正常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千破万破,事理之中的利益逻辑通常是不会破的。大家千万不要觉得谁是很好忽悠的傻大冒,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在算关于自己切身利益的账时,都是相当精明的。所不同的是,可能基于每个人的处境、位置不同,大家算账的方式不同而已,或者不是算同一本账罢了。孙权、鲁肃、周瑜他们就是如此。

刘备借荆州,其实是一种比较高明的碰瓷,也是我们所谓的阳谋。老子现在过得不好,就是讹上我亲爱的大舅哥了,大舅哥你帮不帮我?然后,一顿分析,帮我就是帮你自己。你看着办吧。

但是就事论事,刘备这个套路玩得还是挺有水平的。就跟一无所有的我和某千万身家的老板平均身价五百万是一个道理。我是实力弱,但是我是你的盟友,是你的妹夫,我不黏你黏谁?我开口问你要这要那怎么啦,不是说一家人不分彼此吗?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你不给?道理已经给你讲得很清楚了,你也没有好日子过。这在人性逻辑上是滴水不漏的。

另外,我想和大家说的是,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大家一定要学会,不要把得失看得过于绝对,要辩证、灵活地去看待得失。虽然古人早就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样的话,但是我知道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

一般地,越是见识浅薄的底层人越是容易把得和失看得十分直接和绝对。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朋友之间借啥都可以就是不能借钱。很多底层人都会大有感触地将这样的毒鸡汤奉为圭臬,但实际上这样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大家的。

大家仔细去想一想,如果朋友之间不能借钱,那是不是不是朋友就更不能借了?那么,这个社会还有投资入股、抱团取暖等等说法吗?那些天使投资机构存在是干什么的?所以,其实,不是能不能借给朋友钱的问题,而是该不该借给朋友钱的问题。你借钱的时候,考虑的核心问题就是你的钱可能要不回,可能拿不到更高的利息等直接成本和风险问题,你自然是不愿意借的。但是,如果你借给一个人钱,他可能会因此崛起,然后数以百倍地回报你,你应不应该借?

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没有固定的答案,关键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是非常复杂多变的,是无法一概而论的,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是用固定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请相信,一个人如果过于看重眼前利益,其实大多在长远的维度来看,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吃亏的。不信,大家可以看看那些挤破脑袋往某些促销现场领鸡蛋的人。

为什么我老是对鲁肃要比周瑜高看一眼?当然这不是说周瑜不优秀,而是说鲁肃这个人在大事上从来不糊涂,小事上则可以做到难得糊涂。相比来说,周瑜在性格上有点锱铢必争了,这样往往容易因小失大。

最后,总结一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有限空间内的,你的格局、你的见识有多大,你的发展空间才会有多大,所有眼前的东西如果不是支撑你的终极方向和目标的关键,其实很多时候可以学会看淡点。不要见不得别人好,有时候别人好,你才能变得更好。

关键词: